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兴山县),出身平民家庭。汉元帝初年被选入宫为待诏,入宫几年都未见皇帝一面。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一般宫女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就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时,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追悔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能作罢。
其实,这只是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公元前33年春,深居宫中的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民族友好,自愿担当和亲使者嫁给呼韩邪单于,奔赴塞外漠北匈奴王庭,被封为宁胡阏氏。此后60年间,汉匈两族一直友好相处。不仅如此,她在经济文化方面也促进了两族的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建筑、打井、和计算的方法;汉朝政府和民间的养马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说:“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200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关心下,昭君墓实施了扩建工程,景区面积从原来的95亩增加到200亩。现在的博物院是由昭君墓和一系列纪念建筑设施组成的。博物院的参观内容主要有汗代阙门,青冢牌坊、嫱云浮雕、董必武题诗碑、神道石像生、和亲铜像、匈奴文化博物馆,昭君纪念馆、和亲园、青冢藏墨、单于大帐、历代诗碑廊等。近年来,昭君墓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每年吸引着4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先后接待了胡锦涛、贾庆林等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众多知名人士,成为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1999年,由昭君墓景区发起的昭君文化节,现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一年一次的大型文化活动。“昭君文化”已成为了呼和浩特市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