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博物院位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的大黑河畔,蒙语称谓“特木儿乌儿虎”。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高达三十三米,是昭君的衣冠墓。昭君墓墓门向南,迎面是阶梯相连两层平台。
整个墓为夯土结构,墓身成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红柱,琉璃瓦攒尖的凉亭。墓的四周以矮墙环绕,并种植了许多柳树、松树,景致十分幽雅。因当地传说每年秋天附近的草木枯黄,惟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故又称为“青冢”。“青冢拥黛”曾被誉为呼市八景之一。
墓前平地上有一尊铜制的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出塞雕像,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铜像后有一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的高大石碑,上书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谒昭君墓》一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墓前两侧有历史文物陈列室,展出有关王昭君的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很多朋友都知道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并被喻为“落雁”,这还有个小典故呢!
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三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丽,而且她的出塞在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