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清太宗皇太极命土默特都统古碌格扩建大召经堂和菩提过殿,并改名为无量寺。公元1652年,达赖五世由藏赴京,途经呼和浩特,曾驻锡大召九间楼,从此大召声誉更高。清康熙年间将大召殿顶改铺黄琉璃瓦及团龙瓦当(猫头)。殿内供有黄金铸造的“皇帝万岁”龙牌,设“皇帝宝座”,因此大召被尊为“帝庙”。每年正月初一,绥远将军、土默特都统等文武官员齐聚大召朝拜皇帝龙牌,此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末。大召不请活佛,即起源于此,而由扎萨克喇嘛掌管。
大召的建筑别具一格,它融合了汗、蒙、藏三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布局严谨,均衡对称,整体是典型的汉代四合院形式。寺院座北向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是典型的木结构建筑。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寺院外面还建有环绕召庙的甬道及东西仓门。大雄宝殿为寺内的主要建筑,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大召最南端是三开门的山门,山门正中檐下悬挂着大书法家傅山先生题书的“九边第一泉”的横匾,匾上端还有“古无量寺”的字样。“九边”是明代北方9个军事重镇的合称。明王朝为防御中国北部一些游牧部族的侵扰,派大将统兵御守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疆土,初设辽东、宣府、延绥、榆林4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3镇,太原与固原因近边也称两镇,合称“九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