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位于呼和浩特旧城西南的玉泉井旁,占地达29171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现存建筑物4145平方米。在呼和浩特市的众多召庙中,无论其建成的时间还是规模地位,大召都堪称“老大”。它是呼和浩特建筑年代较早、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诸召中的主庙。
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指算来,大召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公元1578年,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在青海会见达赖三世,请求他到蒙古地区传播佛教,并许愿回到草原后用宝石金银装饰释加牟尼佛像。此后他被封为顺义王,并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兴建寺庙。因此大召又称阿勒坦汗庙或葛根庙。
1580年(明万历八年)寺庙竣工,这是内蒙古地区的第一座喇嘛寺庙。明神宗朱翊钧赐名“弘慈寺”,蒙语是“伊克召”译成汉语就是“大庙”的意思。1586年(明万历14年),阿勒坦汗长子僧格都仍汗邀请达赖三世(即索南嘉措,蒙古语称索纳木扎木苏)来呼和浩特,到大召主持了“弘慈寺银佛开光法会”,并在召内九间楼卓锡,使该寺名声大震,成为漠南名寺。而寺内因供有银铸释迦牟尼像,故又名“银佛寺”。历史上还有“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