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社区矫正对象B(化名)郑重地从阿拉善左旗司法局巴彦浩特司法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这一刻,标志着他因危险驾驶罪(醉驾)所承担的为期两个月的社区矫正法律责任圆满履行完毕,也意味着他在巴彦浩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引导、帮扶下顺利结束了矫正之路。这段时间虽短却意义深刻的经历,在他的人生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法治印记。然而,他的故事并未就此沉寂,反而在司法所内激荡起新的回响。


7月28日,是他解除矫正后的首个工作日,巴彦浩特司法所如期组织全体在矫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与往常不同的是,本次学习会迎来了这位刚刚“毕业”的特殊分享者。他以亲身经历者的身份,站上了讲台。
“虽然矫正期只有两个月,但教训足够让我铭记终生!一杯酒下肚,心存侥幸握方向盘,代价是法律的严惩、驾照的吊销、家庭的忧虑,还有这段无法回避的矫正经历……”
分享中,他的言语真诚而恳切,坦诚剖析了醉驾行为带来的沉重后果与深刻的内心悔悟。他详细讲述了在这段虽短却关键的矫正期内,如何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如何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精准、高效的教育帮扶下,深刻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快速强化规则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并最终顺利回归社会的心路历程。
他特别强调:“自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遵守交通法规,拒绝酒后驾驶,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责任。别让一时冲动,酿成一生悔恨!”


这场来自“身边人”的分享,以其真实性和深刻性,跨越了具体罪名的界限,为在座的6名涉及不同犯罪类型的在矫对象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与共鸣。B对法律威严的敬畏、对自由价值的感悟、对行为后果的深刻反思,引发了普遍而深入的思考。在矫对象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
“B的经历让我明白,违法的代价不分时间长短,任何错误都需要真诚面对和彻底改正。”
“他说的‘自由最珍贵’直击人心,守法就是守护这份珍贵的自由。”
“司法所的教育帮我们看清错误、找到方向,必须珍惜这个机会,重塑人生。”
依法矫治,重在攻心
巴彦浩特司法所精心安排这场分享会,正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三条“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原则,并体现“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理念的生动实践。针对B矫正期短但行为危害性高(醉驾)的特点,司法所在其矫正期间重点强化了交通安全法规和警示教育的宣传。此次让“期满者”成为“教育者”,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极大增强了教育学习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体在矫对象树立了积极改造、顺利回归的榜样。
法律的红线不可触碰,安全的警钟必须长鸣。B的顺利解矫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成功节点,但安全驾驶的警示教育永无终点。巴彦浩特司法所将持续深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与精准教育帮扶,同时向社会各界发出郑重呼吁:
敬畏法律:时刻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坚决摒弃任何侥幸心理。
珍视自由: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守护来之不易的平安与自由。
共建和谐:全社会共同行动,营造安全、文明、法治的交通环境。
前路有光,步履不停
我们祝愿B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时刻以法为鉴,行稳致远。也期待每一位正在接受矫正的对象都能以案为鉴,迷途知返,重塑新生。
阿拉善左旗司法局巴彦浩特司法所将始终坚守职责,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为维护辖区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