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玉泉区新闻网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热线:0471-5103964 投稿邮箱:yqqwxb@163.com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政务动态 民生社区 旅游文化 招商引资 走进玉泉区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玉泉区  >  新闻中心
微博
Qzone
玉泉故事汇 | 看似很土的呼和浩特方言,竟来自古语
玉泉区新闻网    19-05-24 16:27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的方言也被称为此地话,很多人会觉得很土,觉得说此地话是一种很low的行为,其实呼和浩特方言中的很多词汇,是来自古汉语和文言文,这些词语呼市经常挂在嘴边,却不知道该怎么写。本期《玉泉故事汇》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这些有意思的呼和浩特方言。

不少方言出自古语

呼和浩特的方言很多人把它称之为此地话,其实就是西口方言,属于晋语系的张呼片。这也是为什么呼市人去山西或是山西人来呼和浩特,都会觉得对方的方言非常熟悉,非常相近。这是因为呼和浩特的方言和走西口有关。

走西口来了很多山西人,呼市因此也形成了很多和山西地名有关的街道名。比如位于大召西墙往北位置的宁武巷,宁武是山西忻州市的一个县,因为当年这里居住的山西宁武人特别多,宁武巷便由此得名,现在已经更名为宁武街了。

除了宁武巷之外,还有曾经席力图召东南方向的定襄巷、通顺南街的寿阳巷。再比如呼和浩特周边的代州坟和崞县营子,都是以山西的地名所命名的。

△ 宁武巷

现在定襄巷和寿阳巷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人们的话语中,这些方言一直传承沿用至今。在呼和浩特的此地话当中,一些词我们经常会说,会用,可是却不认识这个字,或者根本就不会写这字儿。其实很多字来源于古汉语、文言文。

△ 定襄巷

(与如今兴隆巷交汇的东西向巷子,就是曾经的定襄巷。)

会说不会写的方言

厾[dū]

指用指头、棍棒等轻击、轻点。在《水浒传》中就有记载:拆开纸包,看那银子,果是雪厾;《缀白裘》——你厾两个老人家。

用法:当年在旧城有一个卖面果果和点点红的人,他当年他这么吆喝的,“大红、水红、厾馍馍的点点红”。我们在过年的时候,要在馒头上厾红点。还有人们常说的厾他一下。

谝[pián/piǎn]

呼市人经常爱说谝这个词,但是很多人见了这个字却不认识,也不会写。谝本意是花言巧语,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夸耀,夸口。《说文·言部》:“谝,便巧言也……《论语》曰‘友谝佞’。” 段玉裁 注:“《季氏篇》文,今作便。”

用法:快不要谝了!嗨,过来谝会!谝其实就是聊。

嬲[niǎo]

两个男字,中间夹一个女字,这个字发音为niǎo。在普通话中意为戏弄、搅扰,或纠缠之意。在内蒙古以及晋北方言中,意为神气、得意,或志得意满之意。粤语中意为生气。《嵆康·与山涛书》足下若嬲,之不置。《王安石诗》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又》细浪嬲雪于娉婷。

用法:哈呀,看哪嬲的!意思是特别漂亮、特别精神,特别喜色。同时,嬲也是2010年最火的网络名词之一。起源于百度贴吧等各大论坛,从而推广到各大阶层。

拃[zhǎ]

现在我们要量一个东西会用尺子,而以前的人经常用手指去丈量物体,大拇指到中指张开的长度就是一拃。《集韵》读与盏近。摸拃也。

敹[liáo]

用拃量完了,就要用针去缝针。呼和浩特当地经常会把缝说成,拃上几针。《集韵》敹字原从攴作。敹字从士,不从上作。

嚡[hai]

以前呼和浩特的老人们会把自己的鞋叫做嚡。

趿拉[tā la]

有人穿上嚡之后走路,还不把脚后跟提起来,这种行为呼和浩特人称为趿拉,很多人也管拖鞋叫做趿拉板。在老舍著名的话剧《茶馆》中就提到趿拉:“唐铁嘴趿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还有《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他听得门外有人说话,穿着件破两截布衫儿,趿拉着双皂靴头儿出来。”

提溜[dī liū]

呼和浩特的此地话当中管提着东西叫做提溜,其实这也是一个文言文的词。在《醒世姻缘传》第六七回当中就出现了这个词。

仰尘[yǎng chén]

呼和浩特90年代之前曾经住过平房的人,应该还记得,每逢过年的时候家里一定要糊仰尘。仰尘就是平房的天花板,糊仰尘可以防止老鼠、昆虫和蛇进入屋内,还能防止尘土。

以前在旧城,有的人家的房屋不是特别高,仰尘也很低。不少淘气的男孩子拿个鸡毛掸子在家里乱害,不小心就会把房顶的仰尘捅破了。

他催着晁夫人把那里间重糊了仰尘。——《醒世姻缘传》

待要[dài yào]

待要也是呼和浩特人平时使用率特别高的一个词,待要的含义是打算,想要。不待要就是不想要,不打算。

在一些典籍当中也有待要的出处,比如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五:“他现在光想找贫雇农唠嗑,待要不进屋,又已经来了。”在清代李渔的《风筝误·请兵》,以及元代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当中都有对待要这个词的应用。

勤谨[qín jǐn]

呼和浩特形容一个人特别勤快会说一个词,真勤谨,其实这也是一个古汉语,在《汉书·食货志上》就可以看到对勤谨对解释:“治田勤谨则畮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

鷜[lóu]

在呼和浩特的旧城有很多人爱养鸟,比如鸽子,呼市人叫做鷜鷜。

攲[jī]

一家人围坐在一块吃饭,大人会跟孩子说,多吃点,多攲一筷子。攲其实就是夹,用筷子攲菜、攲咸菜、攲莜面,或者是给老人攲块肉。

瓯[ōu]

以前人们喝酒经常会劝酒,喝一盅不行,一杯不行,要喝一瓯子,两瓯子。瓯其实这也是古汉语,在古代辞书《说文》当中对于瓯的解释就是杯子,也可以解释为一个小盆,可见它的容量不小。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的方言比比皆是,本期内容我们只是说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些大家听了可能会觉得非常亲切的词,我们下次接着说。

玉泉故事汇,每周一期

《玉泉故事汇》第二季节目内容在玉泉区新闻网、新华网玉泉区频道,“活力玉泉”、“巨呼市”等新媒体矩阵平台以每周一期的频率推送,欢迎大家捧场关注。网友也可以登录新浪微博,参与 #品评玉泉# 话题讨论,品玉泉发展故事、评玉泉时代新风!

出品:中共玉泉区委宣传部

策划制作:巨呼市

[责任编辑: 王晋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头条新闻
• 玉泉区:“早、稳、廉”三字方针做好村“两...
• 传统企业如何转型?“互联网+”思维学起来
• “青春创意汇”为青年创造梦想空间
• 运动的孩子最健康 健康的孩子最快乐
• 玉泉区通顺街小学举办第三届家长开放日
图片新闻
玉泉故事汇 | 看似很土的呼和浩特方言,竟来自古语
秋意渐浓 候鸟南归
部门新闻
• 玉泉区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委实地...
• 呼和浩特市推出流浪人员救助卡
• 民警:谁的自行车?请来认领!
• "最美青城人"道德模范---敬业奉献 刘丽萍
• 玉泉区教育局举办学生团校成立暨团课讲座活动
玉泉故事汇 | 看似很土的呼和浩特方言,竟来自古语
专题报道
玉泉区召开立行立改现场观摩会暨区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通报会
玉泉区召开立行立改现场观摩会暨区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通报会...
玉泉区区委书记周强走进第六中学慰问教师代表
玉泉区区委书记周强走进第六中学慰问教师代表...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