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资讯

筑牢保密思想防线 护航企业发展安全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保密工作已成为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企业生存与信誉的生命线。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和法治观念,筑牢新时期保密安全防线,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车辆管理组组织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扎实、讨论热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专题学习讨论活动。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极端重要性。国家秘密并非遥不可及,它可能隐藏在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关联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利益。作为保障公司日常运转的重要环节,车辆管理组涉及的行程信息、人员动态、特定任务安排等,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与敏感信息相关联,因此,学好、用好《保密法》,是每位员工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学习环节,大家集中重温了《保密法》的核心条款和基本要求,明确了国家秘密的范围、密级划分、保密期限以及公民、组织在保守国家秘密方面的法律责任。随后,活动进入了气氛活跃的讨论环节。员工们紧密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与生活实际,敞开心扉,踊跃发言。

  “以前总觉得保密是核心部门、涉密人员的事,和我们日常开车、管车关系不大。”一位资深驾驶员反思道,“通过学习讨论才发现,比如领导调研的行程、特定物资的运输路线、甚至日常行车记录仪的数据,如果管理不当或意识松懈,都可能造成信息泄露。以后在车辆调度、GPS管理、废旧文件处理上,一定要更加谨慎。”

  负责文件收发的员工分享道:“办公自动化提高了效率,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通过微信群、邮件传递非涉密但敏感的工作安排、内部通知时,必须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确认接收范围,避免误发。电脑密码强度、定期查杀病毒这些细节,同样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还有员工从生活角度提出警示:“在社交媒体分享工作动态、聚会照片时,无意中可能会暴露工作地点、环境甚至同事信息。‘朋友圈’也可能变成‘泄密圈’,这种无心之失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车辆维修记录的保管,到与外部单位接触时的言行;从办公电脑的使用习惯,到家庭网络的安全防护,一个个平时容易忽视的“盲点”和“风险点”被逐一剖析、提醒。在坦诚的交流与相互启发中,保密意识从抽象的法律条文,具体化为一条条可执行、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本次保密法学习活动,不仅是一次法规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与思想动员。它成功地将“保密工作、人人有责”的理念深植于每位员工心中,有效提升了团队识别风险、防范泄密的能力。与会员工普遍感到收获颇丰,纷纷表示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工作中做细做实各项保密要求,在生活中管好自己言行,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保密安全“防火墙”,为乌海供电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晨杨)

编辑:王新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