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资讯

参观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10月11日,呼和浩特市电力勘察设计院党支部联合各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共同开展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暨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活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观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溯源,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党课,引领大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深刻领悟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宛如一部鲜活的历史巨著,承载着这片广袤土地上各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从远古时期简陋却蕴含智慧的石器工具,到秦汉时期见证边关风云的遗物;从辽金时期工艺精湛的精美瓷器,到明清时期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每一件珍贵文物都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讲述者,静静诉说着各民族在此地的生息繁衍、交流融合。在民族民俗展厅,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各民族独特的生活器具、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充分展现了各民族的文化魅力以及相互间的深刻影响与融合。蒙古族的马头琴,那悠扬的琴声仿佛能让人看到广袤无垠的草原;鄂温克族的桦树皮制品,带着大自然的质朴与灵动;鄂伦春族的兽皮服饰,展现出狩猎民族的独特风情;还有各民族共同喜爱的剪纸艺术,以纸为媒,剪出美好生活的模样。这些无一不彰显着各民族文化多元共生、相互交融的和谐景象,而这种交融,也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参观过程中,党员干部们深入了解到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区域。在古代丝绸之路贸易中,各民族互通有无,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在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里,各民族更是紧密团结,携手抵御外敌,共同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种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磨难却始终屹立不倒、愈发强大的关键所在。

  在博物馆的革命历史展厅,全体党员怀着崇敬之心,回顾了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从早期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伟大时刻;从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同仇敌忾抗击日寇,到解放战争时期各族人民踊跃支前的感人场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壮丽赞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区的珍贵照片和文物,生动展现了当年八路军战士与蒙古族、汉族等各族群众并肩作战的画面。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各族群众不顾个人安危,为八路军送情报、送物资、掩护伤员,与战士们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正是这种坚如磐石的民族团结,让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得以坚守和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这段历史让党员干部们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也进一步坚定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参观结束后,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参观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践行民族团结的使命担当。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此次参观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武爽)

  

编辑:王新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