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按照上级部门相关工作安排,内蒙古电力集团呼和浩特供电公司负荷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赴晶硅行业开展可调节负荷摸排行动。晶硅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关键一环,其生产过程中的用电特性较为复杂。一方面,生产设备众多,且多为连续性运行,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受市场供需、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企业的生产负荷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然而,以往由于缺乏对行业可调节负荷的系统梳理和精准掌握,在电力供需紧张时期,难以充分发挥晶硅企业的负荷调节作用,也制约了企业自身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本次摸排行动采用了“线上数据监测+线下实地调研”的创新模式。在线上,通过采用调度系统、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时获取晶硅企业的用电数据,包括用电量、负荷曲线、功率因数等关键指标,并运用人工智能分析,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初步筛选出具有可调节负荷潜力的设备。
线下调研则由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在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调研人员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从硅料提纯、拉晶、切片到电池片制造等各个环节的用电设备类型、功率以及运行时间。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探讨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可采取的负荷调节措施,如优化设备启停时间、调整生产班次等。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调节负荷摸排行动具有深远意义。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在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电力系统面临着更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晶硅企业作为电力用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调节负荷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在电力供需失衡时迅速响应,起到平衡电力供需、稳定电网频率的作用。
目前,摸排行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6日,已完成对5家晶硅企业的初步摸排。后续,中心将根据摸排结果,制定详细的负荷调节方案和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实现能源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游峰 华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