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东路小学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幸福人生,以“阳光教育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培养乐、雅、创、毅的学生为目标,即以培养做健康、快乐的人,做文明、儒雅的人,做进取、创新的人,做乐学、会学、勤学的人,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发展、锲而不舍、永不止步的意识与精神为根本目标,实施快乐教育、雅行教育、创新教育。在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三抓、三落实、三结合”的特色格局,并在此基础上与上级各项工作部署找准契合点,认真贯彻落实“一条主线(礼仪教育),两个课堂(礼仪课堂、中华优秀文化小课堂),三个讲堂(学生、教师、家长道德讲堂)”,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四大文明亮点工作。为创建学校品牌特色、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三抓、三落实、三结合”即:
1、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在常规养成教育、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中的“三落实”。 (抓常规)
2、努力形成德育主题月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三结合”的有效模式。 (抓活动)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全员育人水平,实施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5334工程。 (抓队伍建设)
(二)“一条主线,两个课堂,三个讲堂”即:
1、以“美丽玉泉、礼仪校园”玉泉区中小学生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为主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深化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洒扫应对、“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日行一善,童心向党、优秀童谣传唱、中华经典诵读、“读书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并在清明、六一、十一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组织学生自办“节日小报”,开展“文明小博客”的活动,并将成果汇编成册。
2、深化《玉泉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读本》试点校工作,加强礼仪课堂教学,建设课程配套材料。在开展礼仪教育集体备课、论文征集基础上,开展礼仪课堂研讨观摩(录制礼仪视频课堂),征集、评选礼仪课优秀教案、课件,建立网络共享平台。
3、将德育校本课程作为德育创新的新载体,同时作为学校自建少年宫的重要内容,大力挖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植于校园文化中。继续深化实施德育课题研究,使用好《安代舞进校园》《“中国梦、科技梦”——科技创新、科学调查探索系列》等德育校本教材,开设“玉泉区中华优秀文化小课堂”(与思品课、班主任课、德育活动课、二课堂、学科德育渗透等相结合),使校本课程成为发展学生个性不可缺少的德育阵地。
4、开展好“学生、教师、家长道德讲堂”工作。要以礼仪教育、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和“道德大讲堂”相结合的创新举措,树立典型,扩大优秀学生的影响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增强教师、家长道德引领、科学育人水平。
现已形成安代舞进校园课题研究、文明礼仪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全面实施德育队伍5334工程四大文明亮点工作,这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梳理形成的学校文明教育特色体系。按照文明学校评估标准,石东路小学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计划、有培训、有考评激励,处处落实、步步深化。学校文明建设专项活动蓬勃开展,文明建设氛围浓厚。文明学校创建推动了学校的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有教师成长为在市、区级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安代课题研究也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东路小学也成为传承校、市级科技示范校、全国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试点学校,以及玉泉区文明礼仪示范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特色教育活动,兴趣爱好得到了充分激发。(通讯员:亚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