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 更多>>
        ......[详细]

·玉泉区进一步整合大召区块...

·玉泉区关于城区规划建设办...

·玉泉区基础设施...
项目介绍 更多>>
        ......[详细]

·玉泉区进一步整合大召区块...

·玉泉区关于城区规划建设办...

·玉泉区基础设施...
前景展望 更多>>

·玉泉区进一步整合大召区块...

·玉泉区关于城区规划建设办...

·玉泉区基础设施...
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旅游 > 名胜古迹 正文
昭君博物院
玉泉区新闻网  2008-12-30 11:41
------------------------------------------------------------

   

       昭君博物院位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的大黑河畔,蒙语称谓“特木儿乌儿虎”。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高达三十三米,是昭君的衣冠墓。昭君墓墓门向南,迎面是阶梯相连两层平台。整个墓为夯土结构,墓身成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红柱,琉璃瓦攒尖的凉亭。墓的四周以矮墙环绕,并种植了许多柳树、松树,景致十分幽雅。因当地传说每年秋天附近的草木枯黄,惟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故又称为“青冢”。“青冢拥黛”曾被誉为呼市八景之一。墓前平地上有一尊铜制的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出塞雕像,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铜像后有一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的高大石碑,上书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谒昭君墓》一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墓前两侧有历史文物陈列室,展出有关王昭君的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很多朋友都知道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并被喻为“落雁”,这还有个小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三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丽,而且她的出塞在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兴山县),出身平民家庭。汉元帝初年被选入宫为待诏,入宫几年都未见皇帝一面。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一般宫女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就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时,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追悔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公元前33年春,深居宫中的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民族友好,自愿担当和亲使者嫁给呼韩邪单于,奔赴塞外漠北匈奴王庭,被封为宁胡阏氏。此后60年间,汉匈两族一直友好相处。不仅如此,她在经济文化方面也促进了两族的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建筑、打井、和计算的方法;汉朝政府和民间的养马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说:“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200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关心下,昭君墓实施了扩建工程,景区面积从原来的95亩增加到200亩。现在的博物院是由昭君墓和一系列纪念建筑设施组成的。博物院的参观内容主要有汗代阙门,青冢牌坊、嫱云浮雕、董必武题诗碑、神道石像生、和亲铜像、匈奴文化博物馆,昭君纪念馆、和亲园、青冢藏墨、单于大帐、历代诗碑廊等。近年来,昭君墓以其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每年吸引着4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先后接待了胡锦涛、贾庆林等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众多知名人士,成为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1999年,由昭君墓景区发起的昭君文化节,现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一年一次的大型文化活动。“昭君文化”已成为了呼和浩特市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 吉涛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