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往南,正对召门,原称大召街,后冠以方位,叫做大召前街。召门至街的南口,直线距离约350米。但在街的北端,以玉泉井为中心,形成一个三角形街心岛,使街道成了奇特的“Y”字形。这条街的街面宽度6—7米。两侧以商业门脸为主,兼有一个个居民小院的门楼。
大召前街有茶馆、饭馆、烧卖馆、布店、药店、面铺、杂货铺等数十家。其中,不乏著名字号。德泰玉药庄、荣升源、庆荣源烧卖馆等店铺,紧傍玉泉井,顾客盈门,经久不衰。
大召往西是通顺街。
在这繁华热闹的通顺街中部,有个地方叫“人市儿”。它是民间的称谓,不是正式命名的地名,所以谁也说不清楚它的东起西至、南达北到的四至界线。总之,通顺街与通顺南、北街相交的十字一带被泛称为“人市儿”。尽管不是正式地名,却代代相传尽人皆知。
确切地说,那里是买卖劳动力的市场。旧时,那一带是雇用长短工和丫环、老妈子(保姆)的地方。每天出卖劳力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站满街头。雇请民工的,巡视端详着这些人;还有些搞中介的人穿梭在人群中,一片嘈杂。买卖人口的事时有发生。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年,绥远(内蒙古中部地区)遭受特大旱灾,寸草不长,颗粒无收。为了逃活命,成群的饥民拖儿带女,涌进呼和浩特城。他们找不到营生,讨要无门,为了活命,卖儿卖女的悲剧屡屡发生。卖者背上或者头发上插草为记,跪或站于街头。多是山西、河北等地的人来买,以粮食或钞票换取。
|